隐秘角落的自杀者们

不明白,有时候写起来才思如泉涌,但到下笔时又卡住了,第一次脱离学校的命题作文自由发挥,还是感觉写得不好。这篇文章老早就动笔写了,断断续续半个月才写好。

今天重听旧歌单,又一次听了逻辑哥的1-800-273-8255这首歌MV讲述了同性恋的青春期男孩,因为不被理解差点儿陷入吞枪自杀的境地,所幸经过老师开导,家人最终接受(或许?),听说好像还有一个结局就是男孩确实自杀成功了但是MV删掉了。

这段时间确实心情不好,因为自己好几个月没上班了。自觉工作了三四年的,比下不如刚毕业的应届生听话,比上不如工作年限更久的老油条。自己也差不多30了,正是最尴尬的年纪,考研又算大龄,换行也不知道做什么。除开一二线城市提供的工作,老家这里四线小镇只有外卖和厂,但听说外卖也开始卷起来了,偶尔见榕树头下面一批京东的、对面街一堆美团的聚在一起,不知道在开什么会。以前不常见的女骑手,现在居然也变多了。问过几个美团的骑手:众包说坑位满了,现在都是几个平台一起跑,每公里单价高至2块(真高啊跑多少才够社保的),而且赶上放假单子更难抢了;专送也是,似乎有时候只能啃一些垃圾单,2公里不到4块。怎么搞的?四线城市也搞这样了,要知道这里中心不过30万人口。

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,或者说工作的时候霍霍肉体和精神,突然停了手断了根,被压抑的情绪卷土重来了。回头看这三年多的工作经验约等于无,烂公司烂技术栈,万年不涨的工资,SB上级,佩服自己居然还能呆的住。但是脱离了这狗公司,靠自己又算干成什么事情呢?投了简历石沉大海,自己又没有主观能动性,好像除了写代码什么也没有。在家蹲着人的志气又开始慢慢枯萎了,再继续下去就成了尼特族。我不上班还能干什么?啃老也没法心安理得,外面尽是牛马活,而且还要上个40年班。这样想着想着就开始想剑走偏锋,直接一步到位重开,反正以后都要死的,为什么不是现在?

说做就做,立马上搜索引擎查找关键字,“无痛苦死法”等等,但是都是些预防自杀的热线电话,想起之前在某三甲的不太愉快的经历,还是觉得没有实际解决痛点的话聊对于有自杀愿望的人帮助不大。翻了十多页搜索结果,终于发现一个不起眼的博客:“暂留地”,搜索结果指向博主自己翻译的上吊指南,前言是博主自己写的,看起来博主在那段时间的精神状态确实不太好。正文的来源是一个ASH的讨论小组(现在已经变成档案库,撰写这篇文章的人应该已经成功了),实际上是一个自杀论坛,里面的人分享各种离开人世的方法,甚至还有怂恿教唆他人自杀的,里面的用户自称自己为ash/asher,即灰烬,我感觉这个是比nobody更卑微的称谓,可能ta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蛋了,对于生活的热情已经“燃尽”,就像灰烬一样。Asher们把实施自杀的行为称为“Catch The Bus”(CTB),就是上公共汽车的意思。事实上这样的论坛从世纪初就有了,不是所有的网站都被GFW挡掉,在国内仍然可以访问,其中有一个称为“S.S.”的论坛 ,分为三个板块:讨论自杀、从困境中恢复、杂谈,不用多想 ,在这种论坛讨论自杀的帖子肯定是断崖式领先的,讨论数起码是恢复板块的十倍,也不知道这个论坛有多少个一次性用户。现在的SS论坛似乎(或者是很早以前)流行一种化学品自杀的方法——亚硝酸钠,本来是用于长期保存肉类制品防止腐败,也可用作着色剂,对人体来说摄入3克左右即可致命,然而基本在平台已经屏蔽了固体的搜索结果,只能查到溶液的,并且剂量也不够,某些商品下面还有用户评论:喝完难受了好一会儿,没死成。估计需要自己蒸发才行。

除开这些自杀论坛,还有一个我意想不到的地方,而且是摸鱼的时候经常看的——github,虽说是代码托管平台,但实际上可以把其他什么的文件上传上去。至于是怎么发现的呢,谷歌找自杀方法,偶然发现的。是来源于一本书《完全自杀手册》,原来是日本作家写的,发行时应该只有日文版,后面好像尝试过在台湾发行,然后就被紧急收回了。github上面的用户应该是自发的对这本书进行了翻译,其中的一位YuriMiller,估计已经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行了书中某种方法了,祝一路走好。这个Project Issue上满是感谢与祝福,也谢谢温柔的网友们,无论你是在或者不在。说起来,鹤见济自己写成这本书,把自杀当作最后的退路,反而是没有实行,前几年的电视台采访报道了他自己在东京有个小菜地,天天耕耘,看上去安逸得很。

跨性别、同性恋们在这里应该是难被理解的群体,那时候也发现了一个纪念的网站。

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好像已经跑题了,拿不准标题怎么改,所以就先这样发布吧。前几天已经弄了根绳子,学着打了个称人结和绞刑结,我想楼下的单杠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。